(一) 情况配资网站排行
停战谈判经过六个月僵持之后,共方要求恢复谈判,四月二十六日在板门店交换病伤俘虏。俘虏问题快要达成协议,停战即将实现时,我军将士士气空前高昂。
共军终于明白靠军事行动不能指望胜利,拖延很长时间才同意停战。但按四月末接触线停战对己很不利。因此,为停战后的防御和未来作战,决定夺取国军占领的金城地区中央突出部。
共军要夺取突出部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在停战后的防御上,从共军角度看,如果以现接触线为停战线,他们就得防御金城以北山岳地带,这样就几乎没有补给线,突出部东西两侧左右联络也受突出部很大威胁。相反,从国军防御角度看,当突出部被共军夺去后,将把共军夺取突出部前的困难原原本本接收过来。
第二、在未来作战上,共军军事基地平康将受威胁。“六·二五”前,平康是共军的重要军事基地。只要确保平康基地,就随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进攻南韩心脏地区。平康虽然在共军手中,但金城地区只要在我手中,平康就不得安全。
第三、在政治上,担心韩国国民的反对停战运动影响美国,致使停战破裂。因此以强大攻势显示共军的实力,用来压制韩国的反停战运动。
第四、在经济上,企图强占南韩最大动力命脉华川水库和水电站。
由于上述政治、经济、军事原因,共军把金城地区定为主攻方向,在国军第二军团防区华川正面发动了一次大攻势。
1、预备作战
一九五三年五月二十七日,中共军停止长期以来的搜索战,以团规模兵力向平康地区美第九军团正面发起进攻。后来扩大到美第九军团右翼首都师,但被击退。
敌人在最初进攻受挫后,改变方向,向西部战线美第一军团正面发起了猛烈进攻。敌人的攻击方向主要是美第一军团右翼五个前哨阵地至主阵地之间一公里宽正面。这个地域由土耳其旅几个排防守。中共军遭受重大损失后,从土耳其部队防守的三个前哨阵地撤退。
敌人为最后战役预先进行的两次进攻受挫,转移到后方加紧准备新的进攻。
停战前敌人的最后战役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主要在中部战线国军第二军团右翼,第二阶段主要在金城-金化之间国军第二军团和美第九军团右翼进行。
2、作战地域
作战地域自金化北经北汉江中游至金城川下游。当时天气炎热,给作战带来很大困难。有时下雾,最大视界被限制在一英里左右,但总的说来还是良好的。正值雨季,作战期间大都是阴雨连绵,低云遮天,给航空支援造成很大困难。
我方主要高地有轿岩山、690、663、949、973等高地,是横向山岭,便于防御。敌占区内主要高地从中央便于观测我。但两翼侧地形有利防守,被我控制,特别是北汉江以东我949和973高地对敌极为不利。
主要河流有北汉江和金城川。北汉江水深平时平均五米,降雨时因华川水库,河水猛涨;金城川水虽浅,但大部不能涉渡,是天然障碍。
山谷大部分又窄又深,严重影响交通。主抵抗线大部分是横向山谷,但南边的山和沟谷大部为纵向,敌人一旦突破,便于穿插。
作战地域地形属于险要的山岳地带,遍山是松树和榆里木,严重影响空中侦察和地面观测,但对敌人步兵部队行动和各种作战设施的荫蔽却提供了良好条件。主要公路有华川至别隅里的十七号公路、华川至长财的一〇三号公路和水洞里至竹大里的一百号公路,以及四方巨里至金化的六号公路和新浦里至史仓里的二十二号公路。这些公路大部分为一九五二年修筑的军用急造公路,桥梁简便,坡度大,大部队和装甲部队的行动几乎不可能。除公路外,北汉江水路除结冰期外,作为补给线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上述公路,山岭和溪谷,对敌进攻有利的接近路,主要是:
①金城至别隅里路线;
②金化至四方巨里路线;
⑧经“手指岭”至轿岩山路线;
④529高地至别隅里路线;
⑤鱼隐山至北汉江路线。
3、中共军的情况
最初当面之敌为中共军第六十军和第六十七军,共六个师六万九千四百人。支援部队有二十一个炮兵营计一百九十八门火炮、两个坦克连共十六辆坦克和数目不详的132毫米喀秋莎炮兵营。他们是一九五二年十月至十二月经过补充的完整的作战部队,其中只经过三个月基础训练,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占百分之二十。
尔后,敌人为最大限度加强主攻方向,又从后方预备队调来中共军第五十四军和第六十八军,兵力增加到共四个军(十二个师)二十三万六千一百人,支援炮兵共四十四个营计四百二十七门火炮。在战役第二阶段,敌人总兵力达到我军的约两倍。
中共军的补给情况是,准备了防御可用三十九天、进攻可用二十七天、预备队可用二十二天的各种作战物资,可进行任何战斗。士气,因在有限进攻战斗中伤亡大,处于低落状态,但通过不断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克服了士气不振状况。
中共军利用几个月来战线平静的机会完成了发动进攻的充分准备,从五月一日开始转入了攻势。
直到五月中旬,敌人以连或排为单位进行了搜索战。当时敌人搜索的主要目的如下:
①通过俘虏和阵地进攻,察明我军防御的整个情况及其强弱点;
②部队以有限目标进攻或大规模进攻为目的,在进入进攻待机地域后,派出小股部队进行侦察,寻找我警戒和前沿阵地死角,以便作为攻击发起位置。
敌人经过多次搜索战后,五月十二日至十五日,攻占国军第五师前哨阵地691高地、五峰岭和第八师前哨阵地马蹄形高地、兰草高地。
4、国军情况
当敌人发动大攻势前的四月末,第二军团总兵力包括第八军预备队国军第三师共四个师五万八千零九十五人。主要支援部队有坦克一个营,155榴弹炮三个营,105榴弹炮十一个营,八英寸榴弹炮一个营。士兵质量良好,经十六周军训的庆尚道 [ 译者注:指大邱、釜山一带庆尚南北道地方。 ] 新兵占百分之三十五,士气普遍旺盛。
战役初期我军战斗序列:
第二军团(丁一权中将)
第五师(崔弘熙准将)
第六师(金龙周大校)
第八师(金益烈少将)
第三师(张好珍大校)
第二军团的右邻为美第十军团第七师,左邻为美第九军团首都师。
第二军团在北汉江东岸高地以西三十一公里宽大正面,右翼为第五师,中央为第八师,左翼为第三师。各师都以两个团防守主抵抗线,以一个团作为预备队。第六师部署在轿岩山为中心的较开阔地域,只要敌人不以机械化部队实施大规模进攻。对防御是非常有利的。但主要补给线和支援部队的战术设施大都在反斜面,一旦主抵抗线被突破,将遭到致命打击。第八师在765高地、590高地、“手指头岭”、663高地、“首都高地”等险要的山岳地带设防,该地域为横向山岭,有利于防御,可瞰制敌人阵地,但背靠北汉江对实施撤退极为不利。第五师部署在739、949、973、882等高地,地形有利,完全瞰制敌人阵地。
军团阵地编成总括起来看,由于双方进行了几个月搜索战,占了过多的前哨阵地,投入了三分之一兵力,如果将剩余兵力全部部署到主抵抗线,就不能控制预备队。
从防御工事看,总的说来不如敌人,但在联合国军和国军防御工事中是最坚固的。在战役初期,各种壕都是掩盖式的,可防敌人炮击,特别是第八师“首都高地”的坑道工事相当出名。这个坑道工事,是在军团长丁将军提出的“多流汗少流血”方针下,全军第一个修筑的。
根据第八军“扫荡作战”指示和第二军团长关于各师积极接敌捕获俘虏的方针下,比四月份派出更多搜索队同敌保持接触,但俘敌只有十五人。结果当敌人发动大规模攻势对主抵抗线展开攻击时,我军官兵不得不在生疏的阵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
5、双方的计划
敌人的企图:第六十军攻占我949、973两个高地,第六十七军攻占我金城川以北“首都高地”等高地,夺取金城川。一旦攻破我一部分主抵抗线,便投入预备队一个军加强突击力量,第六十军从北汉江东向西进攻,最终夺取华川水电站和水库。
当敌人发动攻势前,第八军的作战计划是,继续开展“扫荡作战”以消耗敌人,加强现主阵地“密苏里线”及其前哨阵地,就地粉碎敌人任何进攻企图。万一在“密苏里线”不能抵御敌人,利用迟滞阵地削弱敌人,在杆城-杨口-华川-史仓里-汉滩江-临津江一线即“堪萨斯线”坚决阻止敌人,尔后转入反击,夺回“密苏里线”。在这里,除坚守“密苏里线”之外没有制定任何进攻计划,争取在现在的高城-金城-平康-铁原-临津江一线达成停战,以此作为停战线。
根据第八军计划,第二军团制定了如下积极防御计划:
①以积极的搜索活动预先粉碎敌之进攻企图;
②以有力的反击夺回被敌占领的前哨阵地;
③在前哨阵地不能阻止敌人进攻时,就在主阵地(密苏里线)粉碎敌人;
④万一主阵地失守,在白岩山-赤根山一线即“岛屿线”(第一预备阵地)阻止敌人,再以有力反击夺回主阵地。
(二) 第一阶段战斗(1953年5月27日~7月9日)
敌人在美第九军团右翼、首都师正面和美第一军团正面实施佯攻时,主攻方向只进行了搜索战。五月二十七日,敌在主攻方向突然发起强大攻势。中共军以三个师兵力首先向第二军团右翼第五师正面发起了进攻。
五月二十七日,中共军一个团向第五师前哨阵地“M1高地”和“血岭”进攻,打响了最后战役的第一仗。这两个高地是掩护949高地主抵抗线的战术要地,五月二十八日被敌夺占。我在六月四日,为夺回两个高地实施反击,但未成功。
六月十日夜,中共军又投入两个团向第五师主抵抗线973高地发起强大进攻。主阵地被敌人炮火压制,六月十一日终于瓦解。六月十四日夜,敌另一个师突破949高地。六月十五日晨,我军从主抵抗线即“密苏里线”实施全面后退,四个小时后占据“岛屿线”。
六月十二日夜,敌约一个师向我第八师前哨阵地(又是主抵抗线)“手指头岭”,690高地、“首都高地”发起进攻。我军依托坑道工事拼死抵抗,并多次实施反冲击,但由于敌人采取集火射击和人海战术,抵抗归于失败,退至“岛屿线”。
敌人从六月十日夜开始投入五个师进攻,突破我第二军团的中央和右翼主抵抗线宽达九英里,纵深四英里。结果,东边的美第十军团左翼国军第七师阵地被暴露。于是,第八军司令官泰勒将军把军预备队配属给第二军团,令美第十军团担任北汉江为界的第二军团右翼防御。国军第五师在美第十军团指挥下继续担任北汉江以东地域防御。
第二军团长丁一权将军鉴于战线缩小兵力增强的情况,令军团预备队第三师担任军团右翼,配属的第十一师作为预备队,以搜索战逐渐削弱敌之进攻。幸好天气变晴,得到了有效的航空支援,于六月十八日阻止了敌人的进攻。这时,泰勒将军立刻下达命令:转入反击,夺回“密苏里线”。为此,六月二十一日晚第五师重新归属第二军团,担任北汉江地区第三师右翼即军团最右翼。
由于北汉江江沿战术价值降低,派特遣部队(第三十六团为基干,配属一个工兵营、一个搜索连和一个重迫击炮连编成,第五师付师长韩信大校任部队长)担任北汉江东岸防御,正面约四公里。当时部队部署情况:军团左翼为美第九军团首都师,右翼是美第十军团国军第七师,在此中间,自左向右第六师(师长白仁烨少将)、第八师(宋尧赞少将)、第三师(林善河少将)、第五师(朴柄权少将),第十一师(林富泽准将)为军团预备队,共五个师约七万一千五百人。
当时当面之敌有中共军第六十八军二〇二师、二〇三师、二〇四师和第六十七军二〇〇师、二〇一师以及第六十军一八一师,共六个师约八万人。
正当第二军团修整阵地准备反击时,中共军又发起了局部进攻。这样,泰勒将军关于夺回“密苏里线”的命令实际上落空,只好对付进攻之敌。特别是529高地,是双方激战过的地方。六月二十五日夜,中共军开始进攻529高地,双方以团规模部队进行了十一次激烈争夺,最后我第二十三团占领,终于守住了“岛屿线”。
如上述,中共军打破十八个月的相持局面,在战役第一阶段,攻占了我主抵抗线(密苏里线)的中央宽九英里,纵深四英里地域。结果第八军的威信扫地,以精锐师组成的国军第二军团丢了面子。我军战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航空支援,敌人兵员雄厚实行人海战术,我军防御工事脆弱,过多占领前哨阵地分散了兵力。
据第二军团统计,双方在战役第一阶段的兵力损失如下表:
死 伤 被俘或失踪 计
中共军 6,948人 3,133人 48人 10,129人
国军 3,613人 7,966人 1,572人 13,151人
(三) 第二阶段战斗(1953年7月10日~7月27日)
第二阶段是中共军用八个师的兵力在金化至金城整个中部战线发动的最后一次攻势。
在第一阶段末期,敌人认为第二军团防线已加强,难以突破。于是将北汉江西部地区的一部分移交给人民军第五军团,中共军大都在金城以西金化以北地区集中。
在第二阶段,中共军投入第五十四、第六十、第六十七、第六十八等四个军(十二个师)二十三万六千一百人,占压倒优势。特别是中共军第五十四军(在首都师正面),是精锐部队,有两年以上战斗经验的老兵占百分之七十,一年以上者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新兵不过百分之十。
第二阶段是从七月十日开始的。中共军约两个团向我第六师的轿岩山地区和第八师防区发动了进攻。但直到七月十二日以营或团规模向第二军团正面多次发动的进攻,仅仅是欺骗性的预先进攻。七月十三日,中共军第五十四军三个师强袭首都师,宣告战役第二阶段正式开始。与此同时,中共军第六十八、六十七、六十军共五个师向第二军团正面(除东翼)发起进攻。即第六师正面两个师,第八师正面一个师,第三和第五师正面两个师。这样,七月十三日夜中共军共投入了八个师兵力。
中共军第五十四军三个师突破了主抵抗线,首都师被迫后退。溃退的部队逃散到第九军团和第二军团后方,结果断绝了两个军团之间的联络,使部队陷入混乱。第六师因友邻部队后退翼侧被暴露,接着从正面遭到两个师的进攻,受到极大威胁。
中共军突入首都师纵深,严重威胁第二军团唯一补给线十七号公路,从第三师穿插的敌人威胁一百号公路和后勤支援部队。这时,美第九军团预备队美第三师在预备阵地展开,掩护首都师后退,其它各师也都全力以赴抗击中共军。第二军团虽然拼命抵抗,但局部被突破,陷入被围状况。七月十四日,泰勒将军命令:在金城川南设置主抵抗线抗击敌人。但,第二军团于七月十四日晨已退至注坡里-白岩山南一线设防。在这条防线的左翼有军团预备队第十一师,中央是第八师,右翼为第五师。随着国军后退,中共军继续发展进攻:敌第一八〇师渡过金城川前出到第五师防区白岩山一带。敌第一八一、第一七九师前出到第八师的中央部与我接触,中共军第一三五、第二〇三师接近到我第十一师正面。
美第九军团投入美第三师阻止了敌人的进攻,第二军团于十四日晚占领白岩山-住坡里一线,阻止敌人,并为贯彻泰勒将军的命令准备反击。七月十七日,第二军团占领金城川南岸高地,以第十一、第八、第五师发起反击。敌人在初期虽然进行了顽抗,但由于金城川大桥完全炸断,补给中断,加之金城川天然障碍,退路截断,陷入被全歼的境地。最后只有一部分敌人从上游渡河逃窜。
七月十九日上午,占领金城川南岸防线。军团预备队第六师换第五师担任军团右翼。七月二十日军预备队第七师配属第二军团从第十一师和第八师之间投入战斗。这样,第二军团在第一线部署四个师,控制预备队一个师。第三师从七月二十一日开始担任军预备队。
如上述,在战役第二阶段初期,中共军以四个军突破我主抵抗线宽二十三英里,纵深七英里,一时得胜。后来在我反击下,遭到巨大损失,占领地域缩小到宽十七英里,纵深五英里。
第二军团公布的双方兵力损失如下:
战死 战伤 被俘或失踪 计
中共军 25,195人 11,003人 186人 36,381人
国军 1,701人 7,234人 3,219人 12,154人
在中部战线展开激战的时候,板门店的停战谈判有了迅速进展。七月十九日,在所有问题上达成了协议。二十日,双方参谋军官开始拟定停战协定的细节和划分非军事区的境界线。七月二十七日,签订停战协定。至此,战争从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开始以来,经整整三年零一个月又两天,战斗二千二百小时配资网站排行,宣告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仁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